笔趣阁 > 其他类型 > 大明:捡到太孙,我教出千古一帝 > 第79章 御赐牌匾,朱元璋亲笔!

第79章 御赐牌匾,朱元璋亲笔!(1 / 1)

第79章 御赐牌匾,朱元璋亲笔!

“开海?”

朱元璋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寒了下来。

“为何谈及开海?”

大明是个禁海的国家,起码在此时的的洪武年间,是一直有“片板不许入海”的海禁的。

而且这道禁海令,还是朱元璋这位大明皇帝亲自于洪武初年颁布。

此时曹玮忽然提到开海,无异于在质疑朱元璋,令他心中不悦。

曹玮感受到了朱元璋语气的冷淡,只能硬着头皮,答道:

“陛下息怒,草民并非是在此无端生事,而是因为开海对于大明确实有多种益处。”

“陛下忧心国库开支难以为继铺设轨道,然而开海通商便可获得巨大利益,陛下应当知道,我中原的丝绸瓷器在海外各国都是千金难求之物,但在国内却只能说是平平。”

“只要开通海贸,商人们出海贸易,轻易就能赚取大量利润,到时朝廷的税收也会随着水涨船高,光此一点,大明就有了开海的理由。”

那也就是说,海外真的有亩产千斤的粮食!真的有取之不竭的金矿银矿!

朱元璋重重的舒了一口气!这样一来,他真的要重新思量开海的问题了。

早饭过后。

“陛下明鉴,至今为止,草民所研造的齿轮组滑轮组、蒸汽机、火车,这些奇物的理论知识都是那位高人所传,到现在也都一一成真,料想他所说的关于海外之事,只真不假!”

曹玮说的这些终究只是他听来的,朱元璋不由得怀疑其真实性。

曹玮带着曹英出门,朝着西郊的制造坊行去。

这个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了,但大明却从来都不缺少流民之众,问题的主要原因,还是粮食不够吃!

朱元璋这个马上皇帝,在大明开国之后,用兵都变得谨慎起来,和漠北的北元打了整整二十多年!

朱元璋并没有明确的表示要不要开海,只说会考虑,并让曹玮明日起开始整理炼钢之法。

曹玮看得出来,朱元璋开始犹豫了,他在犹豫要不要重开海禁。

“那是自然,那是自然,快把匾挂上去吧。”严震直说着,将身后匾额上面的红布揭了去。

待煤炭燃尽,火车缓缓停下之后,曹英便上前去,上下观摩其制动原理,曹玮在一旁为他一一讲解。

事到如今,曹玮也不介意再下一剂猛药!

“陛下,那位高人还曾告诉草民,海外有着多处金矿银矿,而那些金矿银矿,至今还未被人开采,在大明海岸以东的倭国境内,就有着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银矿,可谓遍地金银!”

行军打仗打的是钱,说白了打的还是粮食。

门外传来嘈杂声。

“父亲,我记住了!”

这正是大明需要的东西!

若只看商人经商,朱元璋完全可以不在乎那点增长的税收,因为他不想看到那些商人做大。

如果开海鼓励商人海贸,会不会又养出另一个势大的商人团体?

曹玮来到曹英身旁,开口道:“火车后面的三节车厢,大概可容纳二十余人,若是把火车头的蒸汽机做大一些,有更强的动力,就可以承载更多的人,几百人上千人都有可能,这就是为父之前跟你说过的,科技发展的意义。”

朱元璋有些发愣,

“你说什么?亩产千斤的粮食?”

曹玮点了点头,目光有些深沉。

朱元璋在位期间,在大明各个不同地方共免租赋四十九次,而地方遇灾,朝廷出粮组织救济也有二十五次。

“这,这是陛下亲笔?!”

“谁?”

“哧—”

“曹大人,严尚书来了。”有匠人过来通告。

可关乎农业粮食发展,朱元璋就无法视而不见了。

曹玮知道曹英在想些什么,轻笑道:“这有什么可惜的。”

“这是我儿子,名叫曹英。”曹玮咧着嘴朝他们说道。

“父亲,今天怎么这么晚回来了?”曹英身上披着一件大衣,见到曹玮回来,很是开心。

“可以,就在西郊,明日我带你去。”

这样神奇的一幕,曹英也是第一次见到,顿时瞪大了眼睛。

“这火车,早晚有一日我要让他在大明跑起来!”

朱元璋穷苦出身,看不得这些富商得意,就算不去提升什么国库税收,也绝对不想看到商人们得意。

【回归倒计时:294天16时24分12秒】

起床之后,发现曹英已经起了,甚至连两人的早饭都准备好了。

片刻之后,锅炉内的水烧开了,蒸汽机开始运作。

“原来是曹大人的公子,失敬失敬。”

顿时,

朱元璋不说话了。

但开海一事不是嘴上说说,开海就意味着要朝廷分散精力发展海军,建造海上的商船、战船,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,大明此时才刚刚平稳,朱元璋会犹豫也是常态。

到了门口,曹玮拍了拍门,下一刻里面便传来声音。

曹玮点点头,二人便到院中打了一套拳法,之后开始吃饭。

嗯……还是在家里睡的舒坦。

前段时日为了研造火车,曹玮一连许多日没有回家,现在火车研造稍稍告一段落,曹玮得回去看看曹英。

亩产高达千斤的粮食……

然而这些盐商在富足了之后,却不做人事,整日恶意哄抬盐价,榨取百姓的血汗钱,自己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。

曹玮将昨晚在皇宫说给朱元璋的话,几乎又一字不动的给曹英复述了一遍。

“哧—”

严震直笑呵呵的说道:“这匾上的字可是陛下亲笔,之后让人用金漆烫上去的。”

曹玮出了皇城一路向南,片刻后便到了正坎村。

然而就是这样大力发展农业,大明的粮食还是不够吃。

正在此时。

老朱这也太够意思了!

几个匠人小心翼翼的接过牌匾,搬来梯子,将其牢牢的挂在了制造局的门口。

但只有曹玮自己知道,哪里有什么世外高人,那只是他的一个借口,否则自己一个农夫,从未出过海却能知道海外之事,未免太过离奇。

简单说了几句之后,父子两人便各自回屋入睡……

曹玮信誓旦旦的点头,“正是!”

“是我,英儿。”曹玮在门外应答。

“曹公子真是一表人才,一看就是有志青年。”

“父亲,那可以承载千人的火车,真的可以造出来吗?”

那这火车岂不是不能用了?

他又看向场中行驶的火车,口中喃喃道:“可惜……”

这块匾都能当传家宝传下去了!

“快,快,给我挂上,这块匾一挂,我这第一制造局才实至名归啊!”

不是朱元璋手里没有足够的兵力去覆灭北元,而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去支撑军队的士兵们消耗。

如果大明有足够多的粮食,朱元璋绝对不会容忍北元蛮子一直蹦跶,早就挥兵直指北元老巢!

原来父亲曾经说的,机械取代人力便是如此吗?

曹玮一边往里走,一边说道:“火车造好了,为父就能歇上两天。”

进入制造坊大院的时候,曹英就已经看到了绕着院中铺了一圈的枕木轨道,还有上面停放的火车,以及后面连着的车厢,此时不禁靠上前去,仔细观看。

一辆火车可以容纳几百人上千人?

那该是怎样一种场面?

如果大明有了贯穿全国的火车,人们不是就可以想去哪就去哪了?

“大人,这位小公子是谁啊?”有人看到曹英,觉得面生。

“如此高产之神粮,大明理当引进国内,大力推广,以保天下黎民再也不受饥寒之苦。”

“除此之外,草民早年间曾遇到一位云游四海的高人,他行走世界各地,见过海外各种高产作物,有土豆、红薯、玉米等粮食亩产可高产达千斤!”

“能造是能造,但在那之前要先解决火车实际应用的问题。”

曹玮闻言,带着曹英往门口走去,远远的就看到外面几人抬着的一块大匾,上面盖着红布。

说着,曹玮双手抱胸,以一种十分轻松随意的语气说道:“钢材的问题,为父有一种炼钢之法可解,地势问题,只要下的功夫够足,勘察的地形够多,也可以化解。”

曹英看着目视前方的曹玮,一瞬间感觉父亲的身影竟是如此的伟岸。

说完这句话,曹玮只感觉朱元璋的眸子骤然亮了起来。

“英儿,你记住,除开生死,这世上的一切问题,都是有相对应的解决之法的,遇到困难,永远都不要轻易放弃。”

那些亩产千斤粮食,那些取之不尽的金矿银矿,放在海外蛮夷的手中实在是暴遣天物!

应当通通归于大明!

但……开海一事如何提起?

朱元璋是大明的皇帝,一言九鼎,当初禁海令就是他颁布的,如今再要开海,岂不是出尔反尔?

……

只见宋平带着两个匠人,在锅炉下方的铁桶内添置了许多煤炭,点燃之后退至一旁等待。

可粮食就不一样了。

乖乖!

“哧—”

因为曹玮,他们这些苦哈哈的匠人也成了领朝廷禄米的人,有一个算一个,无不对曹玮感恩戴德。

战乱之时,曾经有盐商借着政策的口子大肆捞钱,赚的盆满钵满。

朱元璋昨日说要赐一块《金陵第一制造局》的匾,曹玮没想到这么快就送来了。

曹玮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。

这还是在朱元璋一直刻意打压商业提倡农业发展的情况下。

朱元璋在立国之后,十分重视农业之根本,制定国策,设立营田司、屯田部,鼓励百姓垦荒。

火车开始缓缓在轨道上行驶,过了一会,火车的速度便有了明显的加快……

朱元璋点了点头,曹英在给他的信中曾经提到过,曹玮不止一次跟曹英说过那个世外高人,如今看来,多半是真的。

来到制造坊,匠人们见到曹玮纷纷问好。

“父亲,练拳?”曹英见到曹玮,将饭菜放好,问道。

曹玮指着地面上铺的枕木轨道,“你看,这枕木是用来引导火车的前进的,但木材极易腐烂,所以后续的火车轨道需要用钢铁制成,还有铺设轨道,遇到……”

看来自己没在家的这几天,让曹英改变了不少。

曹玮觉得,朱元璋已经心动了,他想要开海,毕竟海外有亩产千斤的粮食,有大量的金矿银矿,就算是神仙也难以不为之心动。

曹玮睁开眼,起床伸了个懒腰。

这火车明明没有任何人去牵动,却能自己行驶。

曹英听完,傻了眼。

时至午时,制造坊中烧好了大锅饭,依旧是烩的一锅菜汤,曹玮父子二人就着大饼,一人一大碗下肚。

曹英看着场中不断奔跑的火车怔怔出神。

脚步声由远及近,门开了。

曹玮乐得直咧嘴,“日后还要老严你多多照顾。”

但正所谓富贵险中求,想要获得利益,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投资产出,这个道理朱元璋应该会明白……

“此话当真?”

见到曹玮,严震直拱着手贺喜:“恭喜恭喜,以后你这制造局的名声就彻底打响了。”

曹玮从皇城出来的时候,已经夜深。

翌日。

曹玮咳嗽一声,“行了,你们忙伱们的事,来两个人,把火车操练起来起来,让英儿看一看。”

立马有一群人围了上来。

“金,陵,第,一,制,造,局!”

“火车造好了?我能去看吗?”曹英顿时来了兴趣。

“什么问题。”曹英还不了解火车的特性。

“这眼睛,这鼻子,简直跟曹大人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”

硕大的牌匾之上,几个烫金的大字刺的曹玮微微眯起了眼。

说完,他上前仔细一瞅,在下方一角,果然落着朱元璋的题名。

说到底,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,手里有粮,心中不慌啊!

曹玮说开海能提升大明经济,这一点朱元璋可以不在乎,反正现在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了,自开国之后,大明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。

曹玮后退了几步,仰着头,一边看一边点着脑袋。

以后在应天这块地方,他曹玮也算是个有名有姓的人了。

只是曹玮就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,不知道能不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。

“可惜,没有相机,该拍一张合影的……”

(今天本来想努把力,来个八千字,但是觉得还是质量重要一些,

感谢读者大大们的订阅,今日六千字奉上。)

最新小说: 江湖小酒馆快穿 八零小娇媳:嫁老男人当后妈养崽 红颜法神 末世之我和祸妖做朋友 用户4022474359的新书 盖世神尊 别人都废材开局,我直接当家做主 玄幻:天帝又怎样?还不是要来求 游侠十八哥的新书 僵约:开局尸王,去抱马丹娜大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