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小说 > 关陇世家 > 第十八章 平叛关中

第十八章 平叛关中(1 / 1)

445年9月,关中人盖吴在杏城(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)聚众反魏,关中各族百姓纷纷响应,叛军迅速聚集到十万人。

南北朝时期赫赫有名的“盖吴反叛”,自此拉开了帷幕。

盖吴,卢水胡人。

卢水胡,即居住在卢水(今甘肃省西宁市)一带的少数民族。

这些少数民族原本隶属于南匈奴。

东汉时,南匈奴内迁,依附于汉朝。这些原本隶属于南匈奴的少数民族,便被汉朝政府安置在卢水一带。

盖吴反叛,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、壮大,这是由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。

天时上:当时北魏民间流传着一句“灭北魏者吴”的谶(chen)语,这句谶语当时流传特别广,轻易相信的百姓也特别多。盖吴反叛,这让许多人认为,盖吴就是谶语中所说的“灭北魏者吴”。

地利上:盖吴起义的地点是杏城,杏城前出金锁关,就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,有利于大军行进,而一旦战事不利,则杏城之后就是陕北高原的山地地区。陕北高原丘陵纵横,十分不利于北魏骑兵进击,却十分有利于游击战、伏击战。杏城地理位置优越,这就是盖吴所占据的地利。

人和上:自从北魏拓跋焘登基称帝之后,北魏帝国平灭胡夏、北征柔然、南击刘宋、吞灭北燕、降服北凉,四处扩张,连年征战,二十年间横扫整个华夏北方,可谓是战功赫赫,势不可挡。然而,连绵不断的战争却让北魏百姓生活艰难,生计日益困顿,痛苦不堪。而其中尤以关中为最。关中,数十年间,先后经历了后秦、刘宋、胡夏、北魏四个王朝统治,后秦、刘宋、胡夏统治期间,残暴混乱,百姓本就生活艰辛,苦不堪言。北魏平灭胡夏,攻占关中后,又没有休养生息,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,反而野蛮统治,大肆压榨关中百姓,将关中做为降服北凉的前沿基地,大肆抢夺、征取关中壮丁、粮草,致使关中百姓衣食无着,走投无路。面对北魏剥削压榨,野蛮统治,关中民心丢尽。盖吴在杏城聚众反叛,这让关中百姓看到了希望,迅速的响应、支持。

而在人和上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。在盖吴刚刚聚众反叛的时候,盖吴自知实力弱小,于是,遣使向南方刘宋王朝皇帝刘义隆称臣,以期得到刘宋王朝的外援。

刘义隆得知盖吴反叛的消息后,心中自然高兴不已,特意派出特使特使加封盖吴为都督关、陇诸军事、雍州刺史、封爵北地公,并赠予盖吴121枚刘宋王朝官员大印,让盖吴随意任命官员。

刘宋王朝做为外援支持,这是盖吴反叛迅速壮大的一个原因。

445年10月,北魏拓跋焘命长安镇副将拓跋纥(he)率领关中守军征讨盖吴,结果盖吴利用拓跋纥轻敌冒进的心态,主动后撤,然后伏击了拓跋纥军,拓跋纥军全军覆没,拓跋纥战死。

经此大胜,盖吴叛军的实力大增,声势也更加浩大。

不久,盖吴自封天台王,封赏手下将士。

之后,盖吴携大胜之威,兵分三路进取关中:

西路盖吴派大将白广平攻取新平(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)、安定(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)地区;

中路盖吴亲率大军直插渭北,攻取长安(今陕西省西安市);

东路军攻取临晋(今陕西省大荔县),从东面威逼长安;

而与此同时,位于河东的汉人豪门望族——河东薛氏,在薛永宗的率领下,举兵反叛北魏,和盖吴叛军遥相呼应。

445年11月,薛永宗袭击北魏位于河东的马场,夺取战马无数,组织起了一支数量庞大的骑兵。

盖吴任命薛永宗为秦州刺史。

薛永宗率军先后攻取闻喜(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)、弘农(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),进逼潼关,兵力迅速达到了五万。

盖吴叛军四路大军一时间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北起杏城,南至渭北,西抵金城(今甘肃省兰州市),东至河东,包括甘肃东部、宁夏东南部、山西西南部、河南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都被叛军控制。

盖吴派使者赵绾上书刘宋宋文帝刘义隆,希望刘义隆趁机北伐,对北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。

盖吴叛军一时间达到了鼎盛。

拓跋焘一面调兵遣将围剿盖吴叛军,一面亲自率领两万骑兵精锐偷偷潜入关中,跟随拓跋焘大军一起行进的是司徒崔浩。

446年正月十四日,拓跋焘率领的两万骑兵精锐将薛永宗叛军团团包围。

薛永宗命叛军就地构筑工事,抵抗北魏大军。

崔浩对拓跋焘说道:“如今,薛永宗叛军被陛下所率的大军团团包围,叛军上下都不知道陛下已经御驾亲征。陛下应当不给薛永宗叛军喘息、构建工事的机会,直接率军冲锋,叛军惊惧之下,必然会立即崩溃。”

拓跋焘听从了崔浩的建议,立即组织进攻。在拓跋焘带头冲锋下,北魏将士人人奋勇当先,薛永宗军一败涂地,薛永宗彻底失败,只得率领族人,纷纷跳入汾河自尽。

二月,拓跋焘率领两万精锐骑兵马不停蹄,西渡黄河,进入关中。

当时,盖吴十万叛军已经逼近长安,就屯驻在渭水以北,长安城岌岌可危。

拓跋焘担心长安有失,关中动荡,计划先率军前往长安,然后和长安守军一起进剿盖吴叛军。

崔浩却劝阻道:“打蛇要打七寸。如今陛下御驾亲征,盖吴叛军并不知晓,如果陛下能够趁机偷袭,则必然能够一举击溃盖吴叛军,擒杀盖吴。如果陛下先率军进入长安,盖吴叛军得知陛下亲临,必然会主动撤离,逃入陕北高原,依靠丘陵地形之利,到时陛下再想一举将盖吴叛军一网打尽,就十分困难了。”

不得不说,崔浩的建议是十分大胆和冒险的。

以拓跋焘亲率的两万骑兵,长途跋涉,去进攻盖吴十万叛军,如果取胜,固然可以毕其功于一役,彻底平灭关中反叛。

但是,这也是有极大的风险的。如果拓跋焘率领的两万骑兵和盖吴十万叛军作战失利,则必然长安丢失,关中丢失,拓跋焘自己也会陷入重重包围之中,北魏动荡。

一向大胆、冒险的拓跋焘,出于保守考虑,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,而是按照原本的计划,率军先前往了长安。

之后,一切都如同崔浩预料的那样。得知拓跋焘亲率两万骑兵精锐进入了长安,盖吴直接十万叛军化整为零,撤入陕北高原,依靠地利去和北魏游击作战。

至此,北魏彻底失去了平灭盖吴叛军的最好时机,拓跋焘为此后悔不已。

拓跋焘命大军征剿盖吴叛军,却收效甚微,万不得已,拓跋焘只得离开了关中。

离开之时,拓跋焘任命陆俟(si)为长安镇将,平西将军,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,全面负责剿灭盖吴叛军。

陆俟,鲜卑人,家族世代为鲜卑部落首领。

陆突,是陆俟的父亲,追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国,屡建大功,官居上党太守,封爵关内侯。

陆俟,身材矮小,却少年聪慧,很有谋略。

陆俟以勇于任事,忠于职守闻名北魏朝野。北魏明元帝拓跋嗣、太武帝拓跋焘对陆俟都十分信任。

拓跋焘平灭胡夏、南击刘宋期间,北魏主力西征、南下,都是诏命陆俟总领北魏北部边军留守、防备北方大敌柔然的。

数十万边军,都在陆俟一人掌控之下;大小军务,也都由陆俟一人裁决。

由此可见,拓跋焘对于陆俟的统御能力是十分相信的,而陆俟的为人也是十分信任的。

盖吴叛军无法尽剿,关中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,擅长进攻的拓跋焘面对盖吴的游击战术是毫无办法,只能寄希望于陆俟,希望能够凭借陆俟的智谋和胆略,彻底剿灭盖吴叛军。

一开始面对逃入深山密林中的盖吴叛军,陆俟也是毫无办法。

北魏大军进剿,盖吴叛军就躲藏起来,待到北魏大军回撤,盖吴叛军又聚集起来,攻打城池,掠夺物资。

反叛不止,关中不宁,这让陆俟也是愁眉不展,苦无对策。

一直到446年冬,北魏大军进剿,俘获了盖吴的两个叔叔。

众将都想将盖吴的两个叔叔押送到北魏都城平城,唯有陆俟制止道:“关中之乱,罪在盖吴。盖吴不杀,关中不宁。如今盖吴逃入深山密林,如果不是他身边的亲近之人,谁能找到、擒杀他?如今我大魏滞留十万大军于关中,只为盖吴一人,这对于我大魏来说,是十分不划算的事情。我们不如赦免盖吴的这两位叔叔,宽免他们的妻子、孩子,让他们将功赎罪,寻找、擒杀盖吴。”

众将说道:“将盖吴的两个叔叔押送都城,陛下欣喜,这都是将士们的功劳。今日将士们能擒获了盖吴的两个叔叔,明日就能擒获盖吴?何必为了盖吴,而舍去擒获盖吴两个叔叔的功劳不要?”

陆俟劝道:“关中之乱的祸源就是盖吴。盖吴一日不被诛杀,他就会继续大肆蛊惑百姓,加入叛军,关中就会一日不宁。盖吴两个叔虽然重要,但是岂能和盖吴相比?平灭盖吴,稳定关中,这才是陛下心中天大的功劳?”

众将都说道:“陆大人所说极是。只是捉获敌人而不杀,对他们还有所求,一旦他们离开,一去不返,那谁来承担罪责?”

陆俟用十分坚定的语气说道:“一切罪责,由我承担。”

于是,众将都愿听从陆俟的计策。

盖吴的两个叔叔,被释放,返回盖吴的身边,到了约定的日期,盖吴的两个叔叔都没有和北魏大军有任何联系。

众将都认为盖吴的两个叔叔背叛了,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(jiu)于陆俟。

陆俟对众人说道:“他们绝对不会背叛我们,他们之所以没有和我们联系,那是因为他们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。”

众将皆不信。

不久,盖吴的两个叔叔携带盖吴的首级,走进了北魏军营。

盖吴被诛杀,关中叛军失去指挥,不久关中叛军就被诛杀待尽,关中平定。

关中平叛之后,同年,北魏南征刘宋,夺取了刘宋的兖(yan)州、青州、冀州。

448年,北魏远征西域,灭焉耆(shi)等西域诸国。

450年2月,北魏再攻刘宋,一路摧城拔寨,攻城略地,兵至长江北岸,兵锋直指刘宋都城建康(今江苏省南京市)。

刘宋求和,加之北魏将士因为水土不服,导致军中伤病众多,北魏大军劫掠百姓,焚烧城池、房屋后,撤回至淮河北岸。

北至大漠,南至淮河,西至西域,东至大海,北魏彻底统一了中国北方,无论疆域,还是国力都达到了鼎盛。

最新小说: 官场:仕途之路扶摇直上 我才十八岁,有万亿资产很合理吧 开局兽医:肝词条,创怪物序列 神族苏醒 梦回卅年巅峰人生不是梦 九劫帝尊 修仙十年下山:我的师姐们是大佬 哥就是男人中的天花板 赶海,我携美狂飙一下怎么了? 兵之王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