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类型 >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,老祖宗慌了 > 75.第73章 亮有一言,请诸位静听。

75.第73章 亮有一言,请诸位静听。(1 / 1)

第73章 亮有一言,请诸位静听。

大秦,

嬴政看着天幕嗤笑一声。

“说一套做一套,荀子果然没说错。”

“虚伪贱儒。”

“帝王威仪在于令行禁止,法律严明。”

“挑战帝王威仪,自寻死路莫怪他人。”

“不过……”

嬴政想到谥号和史书这两样东西,神色晦明。

“得罪了这帮人,这小子的名声怕也是好不到哪去。”

……

炎汉·桓帝时期

德阳殿,

刘志端着酒杯,举起,放下。

脸色阴沉。

“呵…好一个‘清议’,好一个‘正直大臣’!”

砰!

酒杯狠狠落在案几上,发出一声巨响!

殿内的宦官与舞女全都慌乱的跪倒在地。

“梁冀执掌大权时你们一个个的以他马首是瞻!屁都不敢放一个!”

“朕朝不保夕时你们怎么不抗梁冀之命不遵呢!”

刘志愤怒的指着天幕,倾吐着不满。

“朕除了梁冀你们又来装模作样!”

“朕就是对你们太好了!太纵容了!”

“抗旨不遵不比宦官干政更加可恶吗!”

“你们分明就是蔑视于朕!欺人太甚!”

……

季汉,

刘备看着天幕,若有所思,随后看向身边的诸葛亮询问道:

“孔明,这成瑨刘质为除宦官不惜违反朝廷法令导致杀身之祸。这样真的对吗?”

此话一出,殿内之人都望向诸葛亮。

因为不管这两人的出发点如何,他们都是违反了朝廷律令,但他们违反朝廷律令的初衷却是为了除国贼。

两种相悖的价值观再冲击着他们。

如果为了除贼就能罔顾朝廷律令,那他们追求的恢复汉室、政通人和又是什么呢?

但如果遵从朝廷律令,那董卓曹操之流又如何诛除呢?

诸葛亮轻摇羽扇,他也感受到了众人心中的迷茫。

“主公,诸君,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。”

从座位站起身来,诸葛亮拱手遥敬一周,开口道:

“成瑨刘质两人既对,也错。但错大于对。”

“其错一,在于置朝廷法令于不顾。”

“大赦之令以下,却仍在大赦以后处决犯人,此非理乱实乃私仇。”

“其错二,在于本末不分。”

“一个富商,一个小黄门,此二人不足以影响社稷安危,却因与宦官有牵连而被杀。”

“不但对盘踞于桓帝身边的候览、张让等人毫无影响,反而让其有加害之由。实属不明。”

一旁的关羽捋须静听,听到此处,凤目一挑。

“军师,那忠臣良将难道就要让那些奸贼祸乱朝政吗?!”

诸葛亮摇着羽扇,笑着道:

“关将军,还有一对亮未言说呢。”

“成瑨刘质等人唯一的对处,就是诛除宦党。”

这话一出,众人有点晕了。

诸葛亮继续道:

“桓帝赫然奋怒诛灭梁冀,有刚断之节!但阉党五侯、侯览等人祸乱朝堂也实属桓帝纵容。”

“其根本在于桓帝识人不明,懈怠朝政。”

刘备等人想了想,也是如此。

“为臣者自当扫除蒙蔽上听之人。这是臣子的气节。”

“诸君,我等所为的不是与奸人争斗,是乃为君与社稷捐躯命以争存亡乎!”

诸葛亮拱手南向,面色肃穆。

“如有大奸蒙蔽上听,自当不惜此身,以身犯法诛除奸佞!”

“除恶之后,自当依法受刑。”

“此乃忠君国,行臣道。”

“桓帝非明主也,如当明主,当诛成瑨刘质等犯法之人而止于此,断不是听从宦官谗言罗织天下党人。”

“如此一来,宦官势大把持朝政,但他们又如何会治理国政呢?”

“至此,天下已动荡不堪。”

诸葛亮环视一周,朗声说道:

“身为人臣自当捐身以事主,只要有裨于社稷。即死,也无可辟矣!”

“纠君王过失而归于正途,次察国之大权谁倒持之。”

“如为祸国之巨奸,而与其势不两立!此为忠臣之效也。”

诸葛亮的一言也说通了众人的思绪。

朝廷法令由君主下达,群臣执行,百姓遵守,此理所应当。

但若是朝廷法令偏袒或奈何不得奸佞之人,自当捐身于国,以身犯险,警惕社稷!

这两者从不是非黑即白的呀!

刘备看着天幕,心有所感道:

“汉、贼不两立。”

……

【公元16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,汉桓帝逝世于洛阳宫德阳前殿,时年三十六岁,葬于宣陵,庙号威宗。】

……

【汉桓帝·刘志】

【军事成绩:平复羌乱,稳定西域,驱逐鲜卑,平息南蛮,评价A级,得四分】

【制度建设:开卖官鬻爵之始,朝政混乱。评价D级,得一分】

【外交策略:古罗马大秦王安敦,派使者至东汉洛阳朝见汉桓帝。天竺朝贡。评价C级,得两分】

【民生经济:借粮赈灾,免遭遇贼寇、天灾的百姓三年的租、赋,命郡国有田者每市交10钱为税。评价D级,得一分】

【用人识人:清除梁氏外戚,宦官干政。评价D级,得一分】

【后世影响:阉人擅命,党锢事起,始于桓帝。评价D级,得一分】

【总分:十分】

……

{汉桓帝出身于旁支,继位以后清除了跋扈将军梁冀,重新把失去的皇权收回,这对于东汉来说是一件好事。}

{从此桓帝和灵帝都是以长君继位,桓帝也和汉和帝一样把帮助过自己的宦官封侯,但问题是,桓帝时期的宦官和汉和帝那样的贤宦不一样!}

{虽然“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”但实际上桓帝前期打击外戚夺回旁落的皇权,并且稳定朝局还是非常不错的。}

{只是处理朝政方面过于平庸,再加上信任的宦官逐渐作乱,所以桓帝一朝的评价并不好。}

{能得桓这个谥号,就说明他绝对不平庸,桓在一开始是美谥,有扩土平乱之功才能称桓。}

{但在齐桓公、汉桓帝之后,后桓又有些晚年会引发变乱甚至死于变乱的意思了,成了一个感情比较复杂的谥。}

{在东汉,宦官比外戚、官僚地主们好用,因为后两者也都不是好东西,只是太监历来被人看不起,所以一提到用宦官,立马和昏君搭上关系。}

{感觉越是后期的皇帝,越是得学汉武帝一样各种找理由处置豪强,把豪强的地和钱财充入国库,把人流放边疆,这样既能打击豪强,又能加强边疆人力,只要能持续打击豪强,就算是天灾不断,朝廷不至于会弄到国库无钱的局面。}

题外话,史书里记载汉桓帝的后宫有五千美人。

为历史之最!

一天一个都得十三年。

要不说他死的早呢。

钛合金打造的人他也空了。

(本章完)

最新小说: 大千世界之重瞳临世 受伤加点,我是死侍无限加点 我是个好人,但她们都叫我邪神 三国:和貂蝉喝酒 千羽谱:夜医 穿越三国,我的二叔是赵云 穿越三国之与妻行 兴晋 李二身死长孙皇后让我做皇帝 红旗满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