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类型 > 朗月照乾坤 > 第九十一章:心事重重

第九十一章:心事重重(1 / 1)
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

转眼又是一年冬至到。历书上说:“寒气已极,故曰冬至。”在京城中,人们常常把冬至与春节、中秋节一起并称为一年中的三大节日。按照往日习俗,冬至这天的汴京城内,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换上新衣,摆设酒宴,祭祀先祖,互相来往祝贺。此日,汴京城内几乎所有的店铺都不营业。所以,人们往往在冬至前三日就要备好过节的物品,谓之做节。

由于冬至这日元侃要到宫里参加祭天大典,故而便提前两天来到张耆别院陪刘娥做节。

时值中午,元侃吃着刘娥亲手包的馄饨,笑嘻嘻地问:“我只知道冬馄饨,年馎饦,你这馄饨里放上几片馎饦,是个什么寓意?”

刘娥笑着说:“哪有什么寓意,不过是拌的馅儿少了,余下的馄饨皮一起煮了。不至于糟蹋了粮食就是。”

“哈,原来如此,似小娥这般慧巧之人,也有皮儿裹不住陷儿的时候?”

“三哥这么一说,倒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:说夫妻两个都比较愚笨,这一天呢,丈夫在院子里打墙准备垒个厕所,妻子在厨房和面造饭;眼看日过中午,丈夫问妻子饭做好没有,妻子说:我从早上就开始和面,水多了添面,面多了就添水,总也没有正好的时候,现在一大盆面糊,双手都拔不出来,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丈夫听完妻子的话,怒骂了起来,说:天底下还有你这样的蠢婆娘吗,我如果不是垒厕所忘了留门被困在里面,早出来揍你这个笨婆娘了。”

“哈哈哈......”元侃听完,大笑了起来说:“看来这夫妻两个都是混沌蒙昧状态,大约是冬至时节未吃馄饨的缘故。”

“怎么讲?”

“这你还不知道吧,你看这馄饨之形,有如鸡卵,颇似天地浑沌之象,自从盘古开天辟地,才有了如今的世间,冬至时节吃了馄饨,才能启蒙开浑,来年就不会混混沌沌了。”

“京师一带过节习俗还真别致,在我们蜀中过冬至,是有吃饺子的习俗,据说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东汉时,张仲景看到家乡乡亲们在冬季里饥寒交迫,长了冻疮,他便让弟子把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,然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“娇耳”,分给大家吃。人们吃完后浑身暖和,冻疮也治好了。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据说如果冬至那天不吃饺子,是要被冻掉耳朵的。”说到这里,刘娥笑了笑说:“奴家自幼穷苦,自是吃不起饺子的,虽然不曾冻掉耳朵,这手上的冻疮倒是年年罹患的。”

元侃笑着问:“你自幼没有饺子吃,难道就有馄饨吃了?”

“当然没有了!”

元侃指了指刘娥的脑袋说:“亏得它没有馄饨吃还如此聪慧,如果吃了馄饨,难道还要成精了不成!”

一番话说得两人都笑了起来。

刘娥慢吞吞地喝着汤汁问:“三哥自从雪中送炭以后,有好多时日不曾来,是有许多要事要打理么?”

元侃故作轻松地说:“朝廷中确有许多要事,自有二哥许王打理呢,我还是那个闲散王爷,能有什么事情打理!”

“这么说,三哥是遇见麻烦了,是不是?”

元侃轻叹了一声说:“真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,记得当初雪中送炭后,你曾提醒过说要提防别有用心之人,我本想着是你多心了,现在想起来,还真有先见之明。”

“哦?”

原来寿王元侃雪中送炭赈灾后,刚开始几天便赢得朝廷上下赞许之声,可是没过多久,就有御史弹劾寿王夸大灾情,有沽名钓誉之嫌。亏得太宗皇帝亲派官员专程调查,证实寿王所言不虚,总算没有蒙受不白之冤。

刘娥睁大了眼睛问:“是何人弹劾三哥?又是何人据实调研,为三哥说了公道话?”

元侃不以为然地说:“御史台本就负有监察弹劾之责,不止是我,连许王兄也遭遇弹劾了呢!至于负责调查的为首官员,名叫王钦若,此人倒是很有意思!”

“怎么个有意思法?”

“此人五短身材不说,脖颈上还长了颗赘瘤,长得实在是有些率性而为了!”

刘娥也有些忍俊不禁说:“三哥想过没,如果不是这个五短赘瘤之人秉公直言,指不定三哥该怎么被质疑呢!所以说么,人心不古,不怕没好事,就怕没好人!”

“有这么严重吗?”

“当然,三哥想想,本来救民赈灾是你做的一件好事吧,偏有人说你沽名钓誉,收揽人心,这不是做好事遇见了坏人嘛;你被御史弹劾,是件糟心的事儿吧,偏又遇见了秉公处理的大臣,可不就是坏事遇见了好人,才能逢凶化吉吗。”

元侃笑了说:“话是糙了点儿,不过还真是这么个理儿!”

“刚才三哥说许王也遭到了弹劾,又是为什么?”

元侃沉吟了一下说:“御史台好像也没提什么具体事因,只听说许王兄得知被御史台弹劾后,就找父皇倾诉,父皇告知他说此乃朝廷法度,他身为开封府尹,更应带头奉公守法。”

“结果呢?”

“结果许王兄接受了罚奉两个月的处罚。”

“许王接受了处罚,官家是不是还当众赞他能够带头奉公呢?”

元侃惊讶地问道:“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

“猜的!”

刘娥看了看元侃不解的表情说:“三哥想想看,此次你所受的弹劾,可是实打实的弹劾,被质疑,被审查,幸亏遇到王钦若据实调查,才还你清白,若有人借机落井下石,三哥收揽民心的罪名可就坐实了。反观许王,仅仅是罚奉的处罚,却被官家称赞,三哥不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吗?”

“能有什么文章?”

“你刚才也说了,许王被弹劾,连个具体的缘由都没有,焉知是不是他所唱的一出苦肉计呢。”

元侃点了点头,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说:“自从赵普告老还乡后,近日朝中人事屡有动荡,像胡旦和潘阆刚没被启用几天,就给罢免了。前几日宋沆率官员上表请求父皇册立太子,也被罢免。吕蒙正调任为吏部尚书,寇准虽说被外放青州,父皇却不时的念叨记挂,凡此种种,朝中官员揣测圣意,私下里议论纷纷呀。”

刘娥沉吟片刻说:“你不是说过胡旦和潘阆本与楚王交好吗,如今联袂遭贬,看来在官家心中,楚王已被彻底放弃了,再也无缘储君之位,官家只是对吕蒙正、宋沆进行了处罚,已经起到了警戒许王的作用,如果许王日后本本分分做好他的开封府尹,大约这未来太子之位,是无人撼动的。”

元侃叹了一声说:“你说的何尝不是,若论政事能力,许王兄也不算逊色,只是他心机深重,对我颇有防范之心,日后该如何自处,真让人忧心呀。”

刘娥安慰道:“三哥也不要过于烦恼了,凡事随缘尽心即可,还记得下棋时我说过的吗?”

“记得,你说在对手足够强大的情况下,首先要保证自身绝对不能出错。”

“唉!”轮到刘娥一声长叹,她幽幽说道:“所以,日后三哥做事更要小心谨慎,这个小院儿,尽量不要踏足吧。”刘娥说完,再也难掩眼底那抹悲怆。

“可是,我又怎么舍得下你!”元侃握紧了刘娥的手,把她揽在怀中,眼里更是心事重重。他不敢告诉刘娥,李皇后已经下了懿旨:寿王元侃丧偶近一载,今有宣徽南院使郭守文之女郭清,端庄大方,素有贤名,赐聘为寿王继室,封鲁国夫人,不日完婚。

原来雪中送炭之说传入朝中后,太宗也是非常高兴。他回到后宫对皇后说:“朕原本想着老三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,没想到竟也懂得关心国计民生了;这次由他主持的赈灾工作,处置得当,有条不紊,真没想到老三还有这般能力,看来是朕素日里疏忽了他。”

李皇后看了看太宗神色,连忙说:“既然官家如此夸赞元侃,臣妾就替寿王向陛下讨点儿封赏。”

太宗笑着说:“朕的儿子都是生长在富贵乡中,能够关心黎民苦寒的还真不多,老三确实难得,是该封赏,依你说,赏他什么好呢?”

李皇后笑了笑说:“臣妾看潘妃过世近一年,元侃当初喜欢一个婢女也被下旨逐出,这偌大个寿王府,连个侍妾都没有,更没个主事的女主人。所以臣妾想为他续娶继室,也好照顾元侃的生活。否则,怎么对得起她的生母。”

想起元侃生母李贤妃,太宗心下也是一阵难过,元佐、元侃都是李贤妃所出。如今元佐被废,元侃也被忽视,李贤妃留下的两个孩子,他作为父亲,竟一个也没有照顾好。

太宗压下心头的愧疚,问李皇后:“皇后所言极是,你是不是已经有合适的寿王妃人选了?”

李皇后笑了笑说:“臣妾素日里也曾留心,看郭守文之女郭清性情温顺,又知书达礼,聘她为元侃继室,再合适不过。”

太宗笑着说:“即是皇后选中的,必然不会差到哪儿去,此事就交由你代朕去办吧。”

李皇后连忙说:“臣妾代元侃谢谢官家!”

当李皇后将太宗旨意告诉元侃后,元侃默默点了一下头,说:“全凭母后做主。”他心下明白,他的王妃绝不会是被太宗下旨逐出的刘娥。既然如此,对他来讲谁来做这个王妃都一样,眼下他只祈愿大婚的日子尽量不要来得太早。

最新小说: 江湖小酒馆快穿 八零小娇媳:嫁老男人当后妈养崽 红颜法神 末世之我和祸妖做朋友 用户4022474359的新书 盖世神尊 别人都废材开局,我直接当家做主 玄幻:天帝又怎样?还不是要来求 游侠十八哥的新书 僵约:开局尸王,去抱马丹娜大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