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小说 > 重生港岛,家大业大 > 第204章 下南洋的海外游子

第204章 下南洋的海外游子(1 / 1)

南洋,这一词汇源自清朝末年。

它有两个含义。

第一个含义,是江苏以南地区称为南洋,建立南洋水师。

以北称为北洋,建立北洋水师。

后袁世凯势力大多出身北洋。

不过这一词汇后来也被引申为,南海以南的国家称为南洋,也就是如今的东南亚地区。

东海以东称为东洋,也就是日本地区。

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,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,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。

这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称呼。

下南洋,一直是沿海地区的热词。

不过如果还要向前追溯,南洋华人最先是从明朝时期就开始向南方诸岛迁徙的。

算下来,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。

人口迁徙数以百万千万计。

为什么那么多人要离开自己的家乡?

原因有很多,无非就是战乱、天灾人祸、恩怨仇杀,不甘命运,但总结下来无非就两个字“活着”。

中国人是最勤劳的民族,哪怕是到了异国他乡,仍然如此。

来到南洋之后,华人们开垦土地,经商致富,依靠着自己的双手与头脑,逐渐积累了财富,过上了富足的生活。

华人的勤奋与土人的懒惰与殖民者的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于是,华人手中的财富,自然而然引起了强敌的环伺。

殖民者,土人,一遍又一遍。

南洋华人像是待宰的羔羊一般,被一遍又一遍屠戮着。

原因嘛,无非就是没有靠山,是无根的浮萍。

南洋华人也并不是没有想过自救,想过寻找靠山。

他们向当时的清政府上表,他们抱团取暖成立华人组成的国家兰芳国,他们捐钱捐物支持革命。

可是,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。

甚至于,因为民国的腐朽与对他们的伤害。

对于这块称之为故乡的土地,已经有些敬而远之了。

不过有人敬而远之,但是依然有人仍然对这片土地,充满热忱。

谢国明就是这样的爱国华人,他今年42岁,出生在曼谷。

但是他的小时候是在汕头度过的,之后又在港岛读完高中。

所以,他虽然出生在曼谷,是个暹罗华人,但是骨子里仍然认为自己就是个中国人。

1979年国内改革开放,谢国明曾经就受邀前往内地,与李家城霍正英等人在城门楼观礼。

今天,他又准备启程前往内地。

依照惯例,在出发前,他来到了父亲的房间,向他告别。

谢国明虽然是正大集团的当家家主,但是他的父亲谢易初才是正大集团的第一代开创者。

所以很多重大事情,他都会请示一下自己的父亲。

“你来了。”谢易初打完了一套太极拳之后,看着站在不远处的谢国明笑道:“我算时间,你也应该到了。”

“父亲。”谢国明将手巾递了上去,恭敬的叫了一声。

谢易初身材消瘦,擦了擦汗随口问道:“怎么样?黄家的燕窝公司愿意卖了吗?”

他说的是黄子澄生前与人成立的金岛燕窝公司。

这家公司取得了暹罗海岛燕窝采摘专利权,并且持有20%的股份,以及经营权。

现在黄子澄死了,这家公司也落在了黄闯保手里。

这让经营农产品起家的谢家立刻就看到了机会。

“他们不卖也没办法了。”谢国明嘲笑道:“黄家六十年代跑去港岛,现在又灰溜溜的跑了回来,还得罪了港岛的邵家,现在金岛燕窝的其他股东都不希望黄家继续持有这些股份,以免遭到殃及。”

谢易初听罢点点头笑道:“燕窝是好东西,内地不是在改革开放吗?等他们有钱了,咱们手里的燕窝会越来越值钱。”

“父亲,你就这么看好内地的发展?”谢国明十分意外。

“为什么不呢?”谢易初将毛巾放到了一边,淡淡道:“中华五千年历史,前面五千年,它都是世界第一强国。也就在近一百年,落后了西方诸国。”

“但是儿子,你要知道,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是打不倒的。”

“十亿人口,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,这样一个国家,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,都没有人能够忽视。”

“它现在醒了,又怎么可能不会强大起来。”

谢国明想心中对此事认同的,他之前去过内地。

贫穷是普遍现象,但是所有人拧成一股绳,要发展要强大的决心仍然让他感到震撼。

想到这里,他问道:“父亲,那您觉得这一次内地邀请我过去,是因为什么?”

谢易初皱了皱眉道:“上一次你去内地,打通了暹罗与广东的进出口通道,让我们家的生意进入到了内地市场。”

“这一次,据我所知,不光是你,甚至不光是暹罗,星加坡、大马、港岛这些地方很多人都受到了邀请。”

“这么大的阵仗,谈的事情应该不会简单。”

谢国明道:“我看港岛那边的报纸,港岛一共去了十八个人,政治、工商界人士都有,听说还要洽谈港岛回归的问题。”

“这些事情和我们没关系,但是港岛回归内地要谈也是和英国人谈,邀请这些人更大概率还是为了经济。”

“您是说招商引资?”谢国明皱起眉头道:“怕是很难。”

上一次观礼,内地就放出过这种口风。

但是只有霍正英少数几个人响应,李家城更是闭口不谈。

这一次,李家城干脆就不来。

这个人的态度代表了很大一群海外华人。

实在是因为过去的种种经历,所以他们都担心投资出去的钱,打了水漂。

谢易初直接道:“我不管别人怎么想,国明你是怎么想的?”

“我.......”谢国明也犹豫了起来,一时不敢多说什么。

说实在话,内地现在太穷了。

和内地的政府做生意没问题,因为有钱可赚。

但是投资,这是真的要砸真金白银,而且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产出的。

而且他们家还是做的农产品生意。

而在内地,农产品生意又是国家专营。

他们投资,经营权是交给内地政府,还是由他们进行管理?

一切都没有先例可循。

唯一可循的先例还是五十年代的“公私合营”。

私人资本只有分红权而没有经营权。

可是,连管理都不能参与,又怎么担保生意能赚钱呢?

看出了谢国明的犹豫,谢易初没有什么表情,只是道:“国明,你是学过我们中国历史的。我问你,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,哪一个更加珍贵?”

“自然是雪中送炭。”

“你也知道这一点啊!”谢易初恨铁不成钢道:“正如你所说,现在海外华人都在犹豫不前,国内也正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。”

“这不就是最好的雪中送炭的机会吗?”

“他人犹豫,而我们却敢于下注,你说我们的举动落在内地政府眼中,会被怎样看待?”

“这不就凸显出了我们谢家的珍贵之处吗?”

谢易初再次道:“你知道港岛的邵家吗?”

“邵毅府?”

谢易初点点头道:“我比你要熟悉这个人,此人无利不起早,做的又是影视传媒的生意,一半市场都要依靠弯岛来支撑。”

“可是就在这样的关口,邵毅府竟然敢接受邀请,前往内地,你说他会不会怕湾岛对他的邵氏进行制裁?”

“自然是怕的。”

“可是怕,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?”

谢易初的这番话,给了谢国明一个新的角度。

让他不由得沉思了起来。

谢易初却是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,缓缓道:

“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吗?中国迟早都要重新强大起来的。”

“依我看,也就是这几十年。”

“我们谢家是做农产品做种子贸易起家的,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,纵然现在农产品是国家专营,但是未来呢?”

“国明,眼光不要局限于现在。”

“邵毅府,还有他的那个儿子邵维鼎,都敢于押宝在内地身上,我们谢家为什么不敢?”

“你觉得那个邵维鼎是蠢人吗?”

谢国明自嘲道:“他要是蠢人,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聪明人了。”

黄家的下场,日本精工的下场,他虽然远在暹罗,又怎么可能一无所知。

邵维鼎这个名字,早就已经在南洋华人流传开来了。

最新小说: 户外直播:开干!玩的就是真实! 卧底官媛,我走上权力巅峰! 浮生逍遥郎 五代:这个小国太能打 魔都奇缘 梦回彼岸,重生之歌 悟道,寻女,一枪破苍穹 参加武考后,我一路无敌 我就打个游戏,怎么称霸宇宙了? 娱乐:我无名无姓,万千少女的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