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6、获封(1 / 1)

太后派出的人找不到安乐王和郑敏,皇帝派出的人也没接到郑敏,等皇帝知道安乐王已经带了郑敏跑出了慈宁宫,不知去向。他想无非是藏在宫里,看把孩子们吓得。

皇帝下了圣旨,任何人不得再难为安乐王和郑敏,好好找他们出来,让他们到御书房来。

宫中的鸡飞狗跳也惊动了皇后,皇后暗中命人去寻找,自己到了御书房。皇帝看见皇后来了,见她神色担忧,再想起固执的太后,一声长叹。

太后总说他,有了媳妇忘了娘,可是现在相濡以沫的是陪伴多年,曾经同生共死的皇后。能体谅自己的也是她,这些年皇后没有为了她娘家说过一句话,而反观母亲,纵坏了娘家的侄孙,不停地为韦氏家族索要好处,钱财、土地、官职,现在,还和宗室的人联手对付自己的儿子,只为了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权势,拿捏当皇帝的儿子。心该往哪头偏,不言而喻。

皇后看皇帝疲惫,也不多说什么了,静静地站着。

这是世间最尊荣的夫妻,也是世间最疲惫的夫妻。

皇帝跟皇后说,“这些年,一直没有立太子,你觉得委屈吗?”

“陛下千秋正盛,无需急于立太子,总要磨砺他们,挑出最合适的江山之主。”皇后轻轻地说着。

“果然是皇后,心有家国天下,历练得也够了,再拖下去,有些人的心就大了。太后非要逼着郑家女嫁给老二,无非是为了郑家的东西。够了。”皇帝叫了太监进来,即刻草拟圣旨,封大皇子做太子。

皇后没有特别惊喜,平静地说,“大皇子还有些地方需要您指点,他有时太过思前想后,反倒失去决断。”

皇帝看着平常心的皇后,深觉父皇的安排是对的,有胆气有担当的女子才适合做皇后。太后总不甘心自己的侄女当不上皇后,可是韦贵妃会什么呢?看她把二皇子教得那样蠢笨,也要对她失望了。

圣旨降到大皇子宫里,突然没有任何征兆,就成了太子,大皇子喜出望外,宫人个个有赏,至于还躲在里屋的安乐王和郑敏也一人得了太子一块玉佩。

宫人还传了话,“太子殿下,皇上说了,让你去觐见,如果您知道安乐王和郑小姐的下落,就一起带去。”

太子有点尴尬,心说,真是什么都瞒不过父皇。

立太子的消息迅速传遍宫廷,太后一听就头晕了一下,宫人赶紧扶她到床上歇着,到这时候,太后也顾不上郑敏和安乐王了。连连喘气的太后吩咐宫人,“去,去打听,为了什么,究竟是谁为了什么,突然立了太子,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出来。这是怎么回事!”

皇帝看见太子带着安乐王和郑敏过来,心想,就知道是藏在你那里了。怪道宫中找不着这两个。又想太子仁厚是好事,只是不要太仁厚。

再看跪着行礼的郑敏,叫抬起头来,露出来肿大的脸,皇帝心知,这巴掌是打给他看的。太后真正想打的是我这个儿子吧,皇帝心里这样想。

这就是亲娘,为了娘家的利益为难儿子,被权势蒙蔽了双眼,与亲骨肉争权利,果然,父皇说,后宫不得干政是对的。母子相争,有违人伦,可是太后,只贪恋着权势和威仪,却忘了自己的威风是靠着谁,她真正的依靠是唯一的儿子,而不是不成器的娘家人。

皇帝拟了圣旨,赐郑敏县主位,号永嘉县主,非皇帝传召,终生不入宫。

听到这圣旨,太子脸上浮上笑容,安乐王也大大送了口气,郑敏面上平静,但心里也是庆幸,这以后可算是平安了吧。

皇帝看见儿子们真心地为了臣下之女欢喜,心里也有些暖意,朕的儿子们,还有些赤子之心呢。他再次为自己立下太子庆幸,与其以后斗得乌眼儿青,不如早立名分,皇子们也就各安其命了。

宫人来报,太后突发病症,请皇帝过去。皇帝命御医都过去,自己却不急着过去,先打发皇后过去看望。

打发走了几个晚辈,又看了些奏折,太后宫里又命人请,皇帝说有紧急奏折要批,吩咐皇后代皇帝尽孝。

当太后宫里第三次来请的时候,皇帝恼怒了。自己刚立了太子,就给自己脸色看吗?

这次,皇帝让太子代替皇帝去看望,还说见太子如见朕。

本来皇帝忘记了,让太后宫里的人三催四请,激起了怒火,就让太监去查,今天是谁打伤郑家小姐。让人悄悄地把伤人的几个引出来,撵出宫去了。

太后左等皇帝不来,右等皇帝不来,倒是皇后一直在,坐在床前,还留下三个太医站在身后,随时待命。过了一会儿,太子来了,太监传了口谕,说是代替皇帝尽孝,还什么“如朕亲临”。这倒好,想为难他还不能了。

太后不停地让皇后和太子做事情,一会儿递东西,一会儿开关门窗,谁都看出来是故意为难,偏偏皇后和太子一点都不恼,人家有的是耐心。倒是太后把自己折腾得口干舌燥的。

太后看着这母子,总觉得他们在得意,于是,又开始破口大骂,还让嬷嬷也一起训斥。可是,这时候,发现,身边最信任的嬷嬷不见了,出去再没回来。又让人去找,半天没找到。

太后就训斥皇后和太子,“还愣着干什么,这是哀家跟前要紧的人,一日也离不得,还不快去找!”

于是,皇后和太子出去寻人去了。

太后再次让人请皇帝来,回话说北方有几个县遭了旱灾,皇帝心急如焚,正连夜处理奏折,连觉都顾不上睡呢。

太后很生气,“不过几个县的旱灾而已,什么了不得,连亲娘都不顾了。叫皇帝来,他要不来问问他,还认不认得亲娘。”

当太后的话传到御书房的时候,皇帝正叫了几个大臣进来,了解旱灾和救灾的事情,听了太后传来的话,皇帝铁青着脸,大臣几个也略微惊讶,但不敢表露出来。

皇帝过了一会儿才说话,“这奴才怎么传的话,定是传错了。太后昨天还说要为灾民祈福,为了担心灾民,今日都病了,朕听说,太后在病中还为灾民抄经祈福呢。”

那传话的人也知道大事不妙了,赶紧改口,“是是是,事奴才刚才没说清楚,奴才嘴笨,太后就是担心才病的,太后心系黎民,病中还抄经文呢。”

皇帝满意地点头,赏了传话的太监,“见了太后就说,朕知道她为了灾民都病了,也很感动,替黎民百姓谢太后了。还有,把太后为灾民祈福抄写的经文给朕取过来。”

大臣们眼观鼻、鼻观心,不敢多话。心说,到底是皇帝,三言两语就把事情扭转了。

至于太后听见了小太监的话,也知道自己失言,至于皇帝要的经文,太后只得让太子抄了送过去。

最新小说: 超级间谍,害怕暴力 震惊,我被诡异包围了! 重生:把小青梅撩成女友 消费会返现攻略美女不过分吧! 一座城一个故事 仙医系统:从天而降的绝世医仙 婚礼现场,我和全家断绝关系! 我开玩笑,青梅校花偷拿户口本? 化身金手指,机遇随缘送 女帝赐死:玩家助我黄袍加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