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2、收成(1 / 1)

十月份的兴化县,被秋收的忙碌气氛笼罩着。

路边高高的青纱帐变了颜色,干枯变黄的玉米叶子,昭示着收获季节的到来。

金黄的玉米穗顶着丝丝缕缕的须子,从叶片中露出小半个脸。

这是农人们最喜欢看见的东西。这个时候,农村所有家庭,几乎都是全家出动,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把玉米收回家里。

收玉米的方法也是每家各有不同。

有的人家是先掰玉米,包得严严实实的人从一排排比人还高的玉米队伍中穿过,把掰下来的玉米丢在地上,田间到处都是一堆一堆的玉米。

玉米掰完之后运走,才开始用镰刀割倒玉米秆——这些玉米秆也是好东西,喂牲口、烧火、沤肥,谁家都用得上。

也有人家恰好相反,先把玉米秆放倒,然后才掰玉米棒子。

不管工序前后,大家都在抓紧时间收获,害怕天气突变,把这好不容易伺候了快半年的口粮给淋湿了,弄得发霉了。

田野上从早到晚都是人,牛车、手推车上都堆得满满的,没有车的,挑着箩筐咬着牙也不敢放松。

夹沟村很多人家的院子里,都被高高低低的玉米小山占据了。

有了这些收获,曾经令穷人们想起来都害怕的寒冷冬日,也不再那么恐怖。

去年那个漫长可怕的冬天,没有粮食吃的那种恐慌,似乎已经距离他们越来越远。

奔走在乡间土路上,相熟的人迎面走来,互相打招呼的时候,都是满面红光,中气十足。

而最受大家关注的,却是之前被人们调侃地叫做“老弱病残组”的姚文昌合作组。

不管是谁,在路边和田间看到这一队壮劳力少、妇女小孩多的集体时,投过来的目光,都已经从开始的看热闹甚至笑话鄙视,变成了羡慕和好奇。

又是一天辛苦结束的时候,姚文昌把脖子上的毛巾拽下来,擦了擦脸上的汗水,看着姚学武牵着大黄,把最后一车满登登的玉米棒子运走,终于松了口气,拽出腰带上的旱烟袋,点着了烟丝,深深地吸了一口,惬意地喷吐着烟雾。

“姚叔,你们这今年收成可真不错呀。”边上有人等了半天,终于等到了机会,陪着笑过来搭讪。

姚文昌在一边的树上敲了敲烟袋,把已经烧成灰的烟灰疙瘩敲出来:“还成,这块地以前你们收拾得也不错。”

这里并不是姚家的地,而是许三强家的玉米地,今天轮到给他家掰玉米。大车装得满满的,一趟一趟地跑,边上几家都看着眼热。

都不是第一年种地,先前只看着许家地里的玉米苗子长势,就感觉不太一样。现在把玉米棒子往地头一运,收的多还是少,看也能看出来了——就这几亩地,最少也要比他们这些单干的多收上三百斤。

他们一亩地顶天了一百五,人家一亩地能比他们多三四成的收成!

尤其是跟姚文昌说话的这个李有福,就更是眼红心热了。

这块地原本是他家给韩玉文打长工的时候种的,春天里的庄稼归他们收,然后才转到许家手里。他比谁都更了解这块地有多少地力。

“还是姚叔你有能耐,我们可差太远了。”李有福捏着自家的烟丝给姚文昌按了一锅,自己也点了烟吸了一口,和姚文昌一起往村里走,“这块地,我给韩家种了三年了,最多的时候,一亩地也就是八十多斤麦子,玉米也就是一百斤吧。”

就算是今年春天,他们一家人一天到晚都长在了地里,麦子一亩也就不到一百斤,玉米的话,顶天一百五十斤。可是刚才他约摸着,这五亩地,姚文昌互助组最少也收了一千斤。

说不定还要更多。

一亩地能差上三四成,那可太了不得了。

而且这还不是姚文昌自家的地,他自家的地,他肯定更用心,收成更多。

“你们家的地今年也不错呀。”姚文昌倒背着双手,不急不慢地说。

李有福呵呵笑了起来:“那是,那是,现在咱又不是给别人打长工,自家的地,肯定要拼命伺候着。咱农民,不就靠着种地过活吗?”

话音一转,李有福就压低了声音凑过来:“姚叔,那你们这地收这么多,有啥好法子,教教侄儿呗。”

姚文昌看了他一眼:“大家不是都看着呢,我们组怎么搞的,都明摆着呢。”

村里正儿八经的互助组,也就是陈大亮互助组和姚文昌互助组这两个,其他的大部分都是那种临时性、季节性的互助组,就是忙不过来了,几家熟悉点的互相搭个手,没事了就各自又忙各自的去了。

因为陈大亮的特殊身份和姚文昌组员的奇特组成,两个互助组在村里都是非常受人关注的。

农民们也不是傻子。

上面新政府不停宣传提倡互助组,陈大亮这个代表主任开会强调推荐大家组织互助组,还以身作则自己组织了一个;姚文昌女儿女婿都是能人干部,平时那么爱计较的性子,居然一反常态,带着一批老弱病残组织了一个互助组——谁都能猜得到,这肯定是上面的意思,那说不定以后大家都必须加入互助组呢?

在不了解一件新事物的时候,农民们是保守的,他们藏在自己的窝里,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观察着两个互助组的动静,用各自的标准权衡利弊。

所以,陈大亮互助组和姚文昌互助组,是这段时间夹沟村几乎所有家户都暗中关注的重要目标。

当然,和陈大亮互助组相比,姚文昌互助组大家都不太看好。

但是现在,到了收获的时候,姚文昌互助组却用实打实的收成让所有人震惊了。

不需要什么统计数据,只要比较一下自家的玉米堆和姚文昌互助组田地里的玉米堆大小,结果就很明显了。

至于姚文昌互助组都是怎么种地的,也没办法藏着掖着,谁都能看见。可是看见归看见,他们这些单干的是学不成的。比如说,哪家没钱买种子,互助组用公积金借给他,他们单干的问谁借去?

这个时侯,互助组的好处,就很明显了。

“是是是,我们都在说,要不是姚叔你有经验有能耐,你们互助组肯定没有这么好的收成。”李有福的话一半是在奉承姚文昌,一半也是他真的想法。

许家这样的,王香叶和许玉莲谁会种田?家里一个病秧子老太太,一个只会坐在地上玩泥巴没事就扯着嗓子嚎的疯子,还有两个路都走不好的小孩。这样的人家,要不是姚文昌扶他们一把,他们就只有卖田或者把田租给别人的路,根本就没有办法把玉米种成这个样子!

“那倒也不是,光靠我一个能有什么用?还是大家伙团结一心,劲往一处使,没人偷懒,没人抱怨,都不怕吃苦,肯听指挥,才能把地种好。”姚文昌抬起了下巴,慢条斯理地说。

李有福连连点头:“姚叔你说得太有道理了。”

他跟着姚文昌走了一路,恭维了一路,直到进村的时候,才笑着问:“姚叔,咱们互助组还招新组员吗?带侄儿一个怎么样?”李有福拍着胸膛,“我们一家都是老实听话不怕吃苦的,只要姚叔你一句话,我们兄弟两个什么都能干!”

姚文昌笑眯眯地回答:“按照互助组的规章制度,新组员的加入,要全组成员投票决定。等回头我们开个会再说。”

李有福有点失望,不过很快就笑着点头:“对对对,规章制度,我懂,姚叔那你多操心,有什么要我做的,尽管来通知我!”

姚文昌心情愉快地回到了自己家,洗脸吃饭的时候,还是满面笑容。

类似李有福这样的入组请求,这些天他收到了不知道多少个。这些人,当初叫他们“老弱病残组”,现在后悔了吧?

收花生、收棉花、收玉米……基本上全都挤在这九十月份,那些劳力不够的人家,有不少都顾了这头不上那头。有几家棉花收不过来,被雨打了,趴在地头哭的跟什么似的,可是大家伙都忙着,谁也腾不出手来帮别人。

姚文昌互助组亏得大家都齐心协力,就连姚软枝都会在提前一个小时起床,挎着包袱去帮忙摘棉花,温家那几个小的更是勤快得很,抵得上两三个大人用。

王香叶、许玉莲两个也是拼了命,生怕别的组员笑话她们两个偷懒,下一次把她们给赶出互助组,从早到晚都不歇着,两个人累得精瘦精瘦。

至于几个主力男人,身体不好的付海也没有闲过……所以不管是谁家,不管是收什么,都没有一个人喊累,找理由不干不出工。

就是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家离开互助组的帮助就不成,所以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,一个个都是拼了命在干活,对于姚文昌的指挥绝对服从,整个互助组才会有了这样耀眼的成绩。

别人不知道,姚文昌自己心里早就有了具体的数字。姚算盘的外号是白来的吗?

他们互助组,今年玉米亩产超过二百二十斤,棉花亩产更是达到了四百斤!要不是雨水不够,也许玉米和棉花亩产还能更高。

棉花产量这么高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,他们互助组的所有棉种,都按照姚软枝的指导,浸泡搅拌过药剂,在种植过程中,根本没有像其他人的棉田那样遭受虫害的侵袭。

这样算下来,今年他们互助组的工分,恐怕要值不少钱了。而抢着要加入他们互助组的家户,估计也要把他们几家的门槛踏破。

姚文昌收起笑容,决定等会儿开会的时候提醒一下大家,新组员的加入是需要现有所有组员投票决定的,谁要是随便答应别人,那就自己负责解决。

品行不好的组员,他可是不要的。

……

秋收结束后,姚文昌互助组第一次在白天开大会。

大家的表情都有些激动。因为今天就是他们结算工分、清账分红的日子了!

作者有话要说:  感谢在2019-12-1522:57:23~2019-12-1623:50: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龙女晓澜1瓶;

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最新小说: 末日降临:以强化称霸 理想主义消亡史 源能新起 我就卖个房,全世界都慌了! 南明义军 逆境富豪 三国风云:群雄争霸天下 御兽之王:开局龙息史莱姆 诱财路 这个异界烟酒缭绕